在測量污水、漿液等介質時,管道內壁和電極表面容易發生結垢和產生附著物。當結垢物質的電導率和被測介質的電導率不同時,就會帶來測量誤差。污泥、油污對電極的附著,也會使儀表輸出發生擺動和漂移。因此,在一些情況下需要對電極進行維護處理。譬如說,清洗電極和更換電極。圖3—28就是更換電極的一種結構。
電極清洗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電化學方法
金屬電極在電解質流體中存在電化學現象。根據電化學原理。電極與流體存在界面電場,電極與流體的界面電場是電極/流體相間存在的雙電層所引起的。對于電極與流體界面電場的研究發現物質的分子、原子或離子在界面具有富集或貧乏的吸附現象,而且發現大多數無機陰離子是表面活性物質,具有典型的離子吸附規律,而無機陽離子的表面活性很小。因此電化學清洗電極僅考慮陰離子吸附的情況。陰離子的吸附與電極電位有密切關系.吸附主要發生在比零電荷電位更正的電位范圍,即帶異號電荷的電極表面。在同號電荷的電極表面上,當剩余電荷密度稍大時,靜電斥力大于吸附作用力,陰離子很快就脫附了,這就是電化學清洗的原理。有些公司通過把兩個正向二極管的壓降加在信號回路上,然后以共模的形式將負的約1.2~1.4V的電壓加到兩電極。因為在兩電極上所加的電壓是負的直流共模電壓不會造成放大器飽和。直流共模電壓疊加在微小的交變流量信號‘上'由電容將直流隔離,并由前置放大器將共模電壓抑制,直流共模電壓不會影響到流量的測量。加在電極上的直流負電壓,形成負的電場能推斥附著在電極上的物質,達到清洗電極的目的。這種方法在交流勵磁中能有效地、自動地、連續地進行電極清洗..但對于低頻矩形波勵磁,由于極化電壓幅度較高,作用不一定很好,所以近來很少見到。
(2)機械清除法
機械清除法是通過在電極上安裝特殊的機械結構來實現電極清除。目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采用機械刮除器。用不銹鋼制成一把帶有細軸的刮刀,通過空心電極把刮刀引出,細軸和空心電極之問采用機械密封以防止介質外流,于是組成了機械刮除器。當從外面轉動細軸時,刮刀緊貼電平面轉動,刮除污垢。這種刮除器可以手動,也可以用馬達驅動細軸自動刮除。另一種是在管狀電極中,裝上清除污垢用的鋼絲刷,軸囊在密封的“0"形圈里,以防止流體泄漏。這種清洗裝置需要有人經常拉動鋼絲刷來清洗電極。
(3)超聲波清洗的方法
將超聲波發生器產生的45~65kHz的超聲波電壓加到電極上,使超聲波的能量集
圖3—38機械刮刀式電極清洗裝置爪息中在電極與介質接觸面上,從而利用超聲波的能量將污垢擊碎,達到清洗的目的。
(4)電擊穿法
這種方法使用交流(50HZ或60HZ)高壓電定期加到電極和介質之間,一般加30~IOOV。由于電極被附著,其表面接觸電阻變大,所加電壓幾乎集中在附著物上,高電壓會將附著物擊穿,然后被流體沖走。從安全出發,使用電擊穿法必須是在流量計中斷測量、傳感器與轉 換器間信號線斷開、停電情況刷下將交流(50uz或60Hz)高壓電直接在傳感器信號輸出端子上進行清洗。